生命的擁抱
——市婦幼保健院走進幼兒園 指導氣道異物急救法
“海默立克急救法”走進市實驗幼兒園
幼童異物卡喉身亡 牽動樂山網友家長
湖南益陽某幼兒園發(fā)生的一起4歲男童被食物噎住致死的悲劇,,讓許多幼兒家長為之痛惜的同時提出了疑問,“為什么老師沒有及時發(fā)現孩子異樣,?”,、“老師為什么沒有立即采取有效的救治方法,,讓一個幼小的生命終止在這一刻?” “孩子的監(jiān)護人為什么不多告訴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,?”,,在廣大網友家長沉浸在惋惜之中時,一組刺眼的數據——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每年約有3000兒童死于氣道異物,,多發(fā)生于5歲以下兒童,,3歲以下最多,可占60%~70%,。異物吸入成為了家長市民關心的話題,。
進園講授急救法 旨在挽救更多的不幸
由于小兒的氣管與食管交叉的會厭軟骨發(fā)育不成熟,功能尚不健全,,當孩子嬉戲或哭鬧時,,口中的食物使會厭軟骨無可適從,而致吞咽時食物誤入氣道,,造成氣管異物。此外,,幼兒也會因好奇,,易將硬幣、果核,、彈珠等異物放在嘴里,,不慎而致意外。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(fā)現,,當發(fā)生異物吸入時,,知曉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市民并不多,而能夠準確使用這一急救方法的市民更是少之甚少,。
近日,,樂山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科主任萬鴻,應邀走進市實驗幼兒園,,就幼兒氣道異物的防范和急救措施,,進行了專題講座和實踐指導,部分幼兒及教師參加了活動,。
據介紹,,幼兒發(fā)生異物吸入后,一般會出現咳嗽,、聲音渾濁、呼吸困難,、皮膚,、嘴巴發(fā)紫、甚至失去意識等癥狀,。氣道未被完全堵塞時,,孩子還能夠用力咳嗽、大聲哭鬧,此時應協助并鼓勵孩子用力將異物咳出,;當孩子無法咳嗽,、呼吸困難但意識仍然清醒時,則需要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搶救,,并在施救的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,。
“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,就是沖擊腹部——膈肌下軟組織產生向上的壓力,,壓迫兩肺下部,,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。這股帶有沖擊性,、方向性的氣流,,能將堵住氣管、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去除,,使人獲救,。該方法易學且效果明顯,曾挽救過無數氣道異物梗阻的患者,,所以又被稱為‘生命的擁抱’ ,。”萬鴻講道,。
講座中,,萬鴻還針對嬰兒、兒童及成人等不同群體發(fā)生異物吸入時,,如何正確判斷和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了現場演示和互動,,幼兒教師及兒童積極配合并參與其中。
“市實驗幼兒園是我院的直管幼兒園,,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共同維護幼兒健康,,減少意外傷害的發(fā)生。同時,,我院作為市級婦幼保健院,,減少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我們從事婦幼衛(wèi)生工作的主要職責之一。我們希望通過更多的健康教育普及方式,,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知曉并掌握幼兒意外傷害的防范措施和急救方法,,讓生命之花不再過早的凋零”萬鴻表示。
市實驗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則表示,,通過此次活動,,老師們不僅懂得了兒童異物吸入的危害和防范,也懂得了氣道異物的判斷方法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要領,,希望這樣的講座能繼續(xù)開展下去,,進一步促進幼兒健康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