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急診患兒,,高熱驚厥,,立即搶救,,快!”
“迅速建立靜脈通道,、心電監(jiān)護,、止驚對癥……”
“曾醫(yī)生!27床的患兒又發(fā)燒了,,家屬很著急,!”
“好!先幫忙安撫住家屬的情緒,,我隨后就到,!”
…………夜半,樂山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住院部依然燈火通明,。
自2018年11月以來,,流感肆虐,就診患兒持續(xù)增加,,門診病房“頻頻告急”,,連續(xù)的加班,、長時間的熬夜和無時無刻的壓力,成為了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(yī)務人員的“家常便飯”,。
壓力:每一個病患兒都讓我揪心
“今年的流感持續(xù)時間長,、癥狀重,主要表現為高燒,、咳嗽、全身酸痛,。為應對此次流感,,醫(yī)院積極協(xié)調,加強了醫(yī)護團隊力量,,開設了夜間門診,,但仍無法滿足患兒就診和住院需求?!痹诿β甸g隙中趕寫病程記錄的曾杰停下了手中的筆說道,。作為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的一名醫(yī)生,從深夜一直忙碌到晨曦微露,,趴在辦公桌上睡了一個多小時,,就不得不打起精神來繼續(xù)完善病歷記錄,以便接班醫(yī)生能夠準確,、及時地了解到病區(qū)的情況,。
自從流感爆發(fā)后,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住院部原本只有30張床位,,便一下收治了近80名患兒,。兩個多月來,不斷有孩子痊愈出院,,但不斷又有新的患兒入院,。讓曾杰和她的同事們長時間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(tài)。
“如果說不累,,那是假話,,但每天一忙起來就感覺不到累了,只有走進家門的那一刻,,才感覺自己真的是“累癱”了,,一句完整的話都不想說了?!痹苷f,,作為兒科醫(yī)生,這兩個月來面對大量患兒,,面對擁擠的病房過道,,聽著孩子的哭聲,,看著父母期待的眼神,是件特別揪心的事兒,,恨不得能生出“三頭六臂”,,如果不從事醫(yī)生這個職業(yè),可能很難理解這種感受,。
“知道嗎,?我每天上班最開心的事,就是看到孩子痊愈出院了,,那一刻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,。”曾杰揉了揉因熬夜而干澀發(fā)紅的眼睛,,便又埋頭繼續(xù)工作了,。
責任:我們與孩子父母感同身受
“乖,真勇敢,!不疼,,不疼,馬上就好,?!痹诓》績龋瑑嚎谱o士曾玉嬌正在為母親懷里的患兒進行靜脈注射,,從事護士工作10年有余的她,,每一個動作都格外細致、輕柔,,她握著的稚嫩小手仿佛是件極為珍貴的藝術品一般,。
完成治療后,曾玉嬌帶著寬慰的笑容,,禮貌地向憂心忡忡的母親點了點頭,,并認真囑咐了輸液注意事項后,才端起治療盤走出了病房,。
回到護士站已經是中午一點多了,,曾玉嬌摘下已經被汗水浸濕的口罩,洗了洗手匆忙走到護士站后面的小陽臺上,,端起已經涼透的盒飯,,蹲在地上扒了幾口。她身邊的同事們也和她一樣,,或蹲,、或站、或坐在地上……吃著已經沒有了熱氣的飯菜,。
“沒凳子了,,這段時間我們都這么吃飯的,,辦公室的凳子和走廊里的椅子都被“征用”作為臨時病床和陪床,讓給患兒和家屬了”,。曾玉嬌疲憊地笑了笑說,,隨著大量流感患兒的涌入,讓原本“三班倒”的曾玉嬌和同事們,,除了每天必須的幾個小時休息外,,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這場“流感阻擊戰(zhàn)”當中。
“累,,當然累,,誰都不是鐵打的。我也是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,,當父母的心情我都能理解”,說著說著曾玉嬌的眼眶有些紅了,,就在昨天,,她的孩子生病出現不明原因的腹腔積液,而她卻因工作不能離開崗位去陪陪生病孩子,,為此,,家人都不能理解。
“當時心里還是很難受的,,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禱,,能有一個好醫(yī)生、一個好護士照顧好我的孩子,。所以我能理解孩子生病時父母的心情,,也許正是因為如此,我就更沒有理由離開自己的崗位,?!?
“老師,16床該換藥了”,,曾玉嬌放下手中才吃到一半的盒飯,,抹抹眼角,調整了一下情緒,,快步向病房奔去……
截止目前,,全院醫(yī)務人員仍奮戰(zhàn)在抗擊兒童流感的第一線。